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时间: 子文2 高二语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1. 知识和能力: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 过程和方法: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三、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背景,导入课文

  1. 作者和作品

  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耻辱的腐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思想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或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导入)

  2.由学生介绍课文故事发生时的战国形式、历史条件。

  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

  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听读课文,理清脉络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

  1.完璧归赵 2.渑池相会 3.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三)细读课文,局部强化

  第一部分:简介身份

  既是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对后文作了铺垫,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侯”。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

  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

  第二部分:主干,写三个故事。

  1.完璧归赵

  这一部分写蔺相如, 虽不正写廉颇,但从侧面暗写一笔廉颇,照应开头。

  主要突出了相如的智勇和爱国精神,能言善辩、善于把握时机,同时也暗写廉颇的军事才能和勇气。虚实明暗相映衬,情节上环环紧扣,越来越紧迫的气势。

  2.渑池相会

  渑池会上,秦王负强欺赵,欲对赵王施无礼。相如挺身而出,针锋相对,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秦王不从,相如欲以死相拼,震慑了秦王,使秦不能加胜于赵,赵盛设兵,秦不敢动,又一次体现了廉颇的作用。外交上的胜利全仗相如之勇气,廉蔺相互配合,保全了赵国的尊严,又使秦受挫,这里繁笔写蔺,简笔写廉,相映相生,突出了两个人物。

  3.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廉颇居功自傲,轻视出身平民,低贱的相如,而相如却一再忍让,经由门客传言,终于使廉颇领悟到相如不欲与廉争列并非是惧怕羞愧,而是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是相如忍让的原因,体现了相如的以大局为重,不计小嫌的大度,终于,廉颇亲自负荆请罪于蔺相如门,表现了廉颇虽执著名位之争,却性格直爽豪放,知过能改,忠于国家的高尚品质。

  这一故事点出了蔺相如廉颇之所以能够献忠尚义,就在于以国家为重的忠义之心。前两事全突出了廉蔺配合文武相济才使赵不败,是突出了合作的重要。

  (四) 仔细阅读,品味性格。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

  1.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

  (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廉 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

  (五)写作借鉴,阅读体会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

  1.三个故事各有首尾,有独立性却又环环紧扣,相互关联。

  故事以秦赵——蔺廉这一双重矛盾冲突贯穿,以前者为主,后者为次,前者决定着后者,层层推进,引人入胜。内外两者矛盾冲突层次井然有序,外部矛盾缓和了,内部矛盾便激化了,这样结构文章清晰而有力量。

  2.叙事有波澜,曲折抑扬。

  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好会,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

  叙事要有波澜,不能平铺直叙流水帐。就要抓住贯穿于事件中的矛盾冲突,围绕矛盾冲突组织材料。本文的冲突是塑造表现人物形象的必要手段,形象是在冲突过程中展现出其方方面面的性格。蔺相如的智、勇、忠义是一成不变的,廉颇的则随矛盾发展而有变化。

  3.选材的精当

  写人物要把人物置于冲突中写,才能生机勃勃,而传记则是以人物一生中的最光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的。本文以三件典型的事,把个人和国家双重的矛盾、利益纠结在一起,突出了廉蔺的崇高品质和性格特征,且又以细节描写予以声色之,就使得人物在这三件事中栩栩如生,恰当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主旨。同时,全文也显得十分集中。描写人物,刻画细节很生动突出。

  4.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

  (六)小结要点,融会贯通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

  (七)趁热打铁,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第最后5个段;

  2. 由负荆请罪的故事所想到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

  各位老师和评审专家,你们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单元是学习古代人物传记,所选的作品,均为《史记》《汉书》等正史中的人物传记,这些传记中的主人公,或以政绩、或以品德、或以才干名垂青史,令人敬仰、追慕,单元学习明确要求从两个方面学好本单元的课文:一是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人物升上的闪光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二是学习传记文的叙事写人手法,体味文章的风格和韵味。《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介绍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说教材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讲读课文,选自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一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语言材料和语法现象;其二故事性强、篇幅长,叙述和描写技艺卓著;其三人物形象精神崇高,人格伟大,令人景仰。作为《史记》中著名的人物传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风云变幻。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通过情节等突显了主要人物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

  二、说学情

  《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老教材中是编写在第六册,是高三学生的学习内容,新教材把它编排进必修3 ,由于课文的篇幅较长,对高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对故事的概括、人物性格的挖掘都不够完整和深入,所以在教学时,我主张采用分层次教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古代记传文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3、体会本文把任务放在矛盾斗争的激流旋涡中,调动多种手段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4、掌握“负” “幸” “引” “顾” “刃” “怀” “归” “羞”等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及“以” “之”等虚词的用法,正确辨识特殊的文言句式,并能准确翻译。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组织学生收集整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组织学生探究古代记传文和现代记传文的异同。三个故事的概括与梳理。情感目标

  1、学习人物的闪光点,学习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卑不亢、宽容谦让,学习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

  2、学习廉颇、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文多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以及了解文言文句式的一般特点。

  2、体会本文在矛盾斗争中调动多种手段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3、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难点:学习本文是如何塑造蔺相如这一鲜明人物性格的。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重视文言朗读,采用多种朗读方法

  2、抓住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的使用,疏通文意

  3、分层次教学,把课文内容按故事分成三大部分教学。

  4、运用多媒体教学,及时展示相关资料。

  此教法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十分重要。古文尤其要注重诵读。读方式多样,效果各异。我将采用集体朗诵和分角色朗读两种方式。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启发点拨,“导”之有序。体现教师教学策略上的整体意识和整体观念,即先使学生在“认知”层面整体把握“写什么”,再从“理解”层面通过局部分析学习“怎么写”,以突出整体。 本文篇幅较长,不宜在单课时内通读全文,否则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根据内容特点,我将以故事为单位,引导学生朗诵。 集体朗诵相对完整的文段,以掌握字音、句读,了解故事梗概。分角色模仿人物对话,理解其用意,以便揣摩出任务内心感受。

  学法:

  1、学生课前计划落实预习,夯实基础知识部分

  2、熟读课文,统观全篇;准确把握课文脉络。

  3、采用问题式学习方法,教师出示探究题。

  4、学生借助音频朗读和投影设备补充部分知识。

  5课时安排:3教时

  六、教学过程

  一、从典故辛弃疾的名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导入本课的教学,出示教学目标。

  二、教师补充有关《史记》的文化常识。

  1.史书的几种体例: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

  2.介绍“正史” “野史” “二十四史” “前四史”及“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等概念。

  3.介绍司马迁的简历。

  4.介绍春秋战国时代背景,投影“战国形势图”。

  三、讲读讨论。三课时,每课时一个故事。

  第一课时:负荆请罪

  1、导入,说明本故事的现实意义,从而说明作此学习内容调整的原因。

  2、集体朗诵,分角色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对话,简述主要情节。

  3、提问:

  ⑴廉颇为什么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起因)

  ⑵你认为蔺相如主要凭什么化解了两人之间得仇怨?(性格特征)

  ⑶廉颇有哪些优点?(性格特征)

  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读这则故事的感悟?

  ⑸练习,完成《夺分王》88页第二题。

  第二课时:完璧归赵

  1、集体朗诵,分角色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对话,简述主要情节。

  2、读准句读,并解释重点词:

  璧有瑕,请指示王。

  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3、提问:

  ⑴秦王请求以城易璧是否真诚?为什么?

  ⑵明知是欺诈,赵国为何不断然拒绝?

  ⑶缪贤怎么知道蔺相如的为人?

  ⑷蔺相如凭什么认为应该“许秦璧”?

  ⑸秦王得到玉璧后,有何表现?

  ⑹璧已落入他人之手,蔺相如怎么取回?接着怎么应对?赏析人物动作描写。

  ⑺蔺相如向秦王提出什么要求来迎接玉璧?秦王依言行事后蔺相如怎么应对?

  ⑻蔺相如辩解的那番话包含几个理由?

  第三课时:渑池之会

  1、集体朗诵,分角色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对话,简述主要情节。

  2、读准句读,并解释重点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

  3、提问:

  ⑴秦王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渑池相会的要求?这是否符合常理?他可能有什么目的?

  ⑵复述送别场面。模仿廉颇口吻,“说出”原话。解释词语“度”、“不过”。

  ⑶廉颇向赵王提出什么建议?

  ⑷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你知道国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什么作用吗?

  ⑸赵王未死,就有了善后的打算,廉颇当时会有怎样的神态和心里?这体现廉颇什么优点?

  ⑹这番话对故事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⑺渑池之会上,秦国一方向赵王提出什么要求?

  ⑻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说说秦王、赵王、蔺相如各自怎么应对?并比较两位君王的性格特征。

  ⑼“十五城”对一个“咸阳”,哪个分量重?为什么?在这场较量中谁明显占优势?

  4、总结三个故事,蔺相如对待秦王和廉颇的不同态度、方式,归纳他的处世原则。


  看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63596